時代的楷模 學習的榜樣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讀后感
科研第二黨支部 任廣明
“青年朋友們,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要歷練寵辱不驚的心理素質,堅定百折不撓的進取意志,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變挫折為動力,用從挫折中吸取的教訓啟迪人生,使人生獲得升華和超越。”2013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講了這段極有文采、極富人生哲理的話。那一年,這段話在年輕人中引起了強烈共鳴,激勵無數黨員發出了“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的錚錚誓言。
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陜西省延川縣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與當地百姓“一塊吃、一塊住、一塊干、一塊苦”,當了整整七年農民。青年習近平的苦難輝煌,為“只有進行了激情奮斗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做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溫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做了完美的詮釋。7年的歲月,讓他深入地了解了國家的現實狀況和最底層農民的生存狀況,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冷暖甘苦。多年后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憶:“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群眾的感情。對于我們共產黨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可以說,總書記從梁家河讀懂了中國夢,也讀懂了民心,梁家河“是他讀懂人生、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起點。”
現在,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了解了總書記青年時期的點點滴滴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總書記“五四”寄語背后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是“知行合一”所帶來的極其強大的心靈感染力、理論說服力、實踐穿透力。這種震撼,吸引著我、同樣也吸引著廣大科研工作者走進總書記的七年知青歲月,感悟總書記的青春奮斗故事給我們帶來的深刻啟示。通過學習《歲月》,我們更加深刻理解到,黨確立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核心地位順應黨心民心,具有深厚的政治基礎、思想基礎、群眾基礎和實踐基礎,關乎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是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是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迫切需要。通過精讀《歲月》,讓我們認識到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有作為,有品質、有修養”,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理想信念,永葆肯吃苦、不怕苦的奮斗精神,養成愛讀書、善讀書的生活方式。通過研讀《歲月》,讓我們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勇于擔當時代所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煉。現今,我們的物質生活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改進,然而,我們更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為建設更美好的祖國譜寫出華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