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5月5日,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聯合西藏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組成共15人的“雅魯藏布江漁業資源科學考察隊”,對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地區開展了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工作,現已按計劃圓滿完成了“西藏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2017年度首次野外調查任務。
科考隊共歷時50天,行程5000余公里,克服路途遙遠、山道險惡、高原缺氧、冰雪嚴寒、峽谷急流等重重困難,按照 “西藏專項”工作任務對雅魯藏布江中下游干流的仁布、貢嘎、桑日、加查、郎縣、米林、派鎮、墨脫共8個調查站位的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進行了全面而深入地科學調查研究。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大峽谷號稱地球上最深的峽谷,由于地理偏遠、交通不便、環境惡劣,有關魚類調查研究工作還存在許多空白,為科考工作的重點調查區域,這也是繼2015年科考隊對雅魯藏布大峽谷水域初步考察之后又一次開展的大規模的漁業科考活動。
本次調查共獲得土著魚類25種,外來魚類物種8種,其中在雅江下游的墨脫縣境內采集到墨脫裂腹魚、弧唇裂腹魚、墨脫四須鲃、華鯪、黃斑褶鮡等土著魚類13種。考察隊員重點進行了地理信息,水質理化,浮游生物、底棲動物,產卵場、育肥場等魚類棲息地生境調查和樣品采集等工作,并對漁獲物開展了形態學鑒定、生物學測量、資源量統計、分子信息采集等實驗研究。特別是對沿途的然烏湖、察隅河、帕隆藏布、易貢藏布等附屬河流、湖泊進行了走訪調查,獲得了大量的數據和資料,積累了在高原復雜地區開展野外工作的經驗。
通過調查,考察隊初步摸清和掌握了雅江中下游魚類的時空分布格局、生物多樣性、瀕危程度、棲息地環境等基本情況,進一步豐富了雅江中下游地區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數據資料,為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雅江流域魚類資源,促進西藏地區漁業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和理論依據。
科考工作得到了農業部 “西藏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專項”的資助,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領導高度重視,對野外調查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和部署,項目執行專家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紀鋒研究員帶隊率先入藏拉開“西藏專項”實施的序幕,西藏農牧廳、西藏農牧科學院以及地方各級政府對本次考察活動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