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日,黑龍江所組織專家在渤海冷水魚試驗站召開“黑斑原鮡種質保存”項目現場驗收會。驗收專家組由來自大連海洋大學、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四川省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組成。
專家組通過現場查看、查閱原始記錄,一致認為項目組在人工生態環境條件下,采取技術手段,培育黑斑原鮡苗種存活首次超過265天,且苗種體質健壯,體表光滑,活動能力強,攝食旺盛。
隨后,驗收組聽取了“黑斑原鮡人工繁殖苗種培育進展”的工作匯報。2017年9月11日,黑龍江所將500尾(全長為23.58±1.98mm,體重為159.80±48.43mg)黑斑原鮡幼魚運抵渤海冷水魚試驗站開展苗種培育試驗。在初步了解黑斑原鮡生物學習性的基礎上,通過采取溫度控制、不同營養物質供給等技術手段實施人工馴化,至2018年2月,存活個體206尾(全長29.35±2.30mm,體重349.68±108.52mg),成活率達到41.2%。專家組對項目在苗種培育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予以了充分地肯定,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意見和建議。

黑斑原鮡(Glypotsternum maculatum),鲇形目,鮡科原鮡屬,是一種僅生活在雅魯藏布江流域的名貴經濟魚類,已被列為瀕危種。其肉質細嫩,肉味鮮美,深受廣大群眾喜愛,除食用價值外,還可入藥。在農業部財政專項“西藏重點水域漁業資源與環境調查”的支持下,2017年起,黑龍江水產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聯合開始“黑斑原鮡種質保存”拯救瀕危物種的研究工作。